根据省委组织部“双百挂职计划”,2024年院党委选派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精的回族产科医生马晓红前往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妇幼保健院挂职帮扶。这是院党委连续第3年向藏区派出帮扶干部,是州人民医院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落实中央涉藏工作会议精神,精准援藏、长期援藏的具体举措,也是医院各族干部职工与藏区各民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诠释。
从八坊十三巷的繁华市井,到甘南藏区的高原景致,马晓红医生的手机相册中留存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段视频都浸透着浓厚的藏域文化,赋予她独一无二的援藏记忆。夏河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平均海拔3000米,气候寒冷湿润,经济欠发达、医疗人才缺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如何迅速找到工作突破口,在最短时间内让夏河县妇幼保健院提质增效,是她深深思考的问题。抵达夏河县妇幼保健院后,她克服生活、工作、语言各方面困难,尽快进入状态。深入科室调研,了解科室管理、人员结构、业务开展等基本情况,根据科室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特长,制定帮扶计划,从交接班、疑难病例会诊、抢救危重患者,一点一滴指导妇产科工作。尤其是每天的带教查房,她会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耐心细致地向年轻医务人员讲解妇产科疑难杂症辨别及临床操作技能,重点对胎膜早破、产前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产科疾病治疗措施进行“点对点”传授。遇到疑难病例时,同该院高年资医生共同牵头组织讨论,提出高效诊疗方案,毫无保留地带教讲解,拓展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年轻医生的思路。针对科室人员在产科理论上的短板开展培训,加强年轻医生对三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断夯实医疗操作技能基本功,半年多时间里开展晨、晚间培训24次,帮助大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专科理论。夏河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以产科患者为主,妇科患者相对较少,业务开展不多,她在开展产科患者诊治的同时,又在妇科业务上下了不少功夫。了解到夏河县高危孕产妇比较多、孕期保健意识不够,提出了实施综合管理孕产妇的建议。针对短板弱项,向院领导建议开设专科门诊,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产检计划,提出针对性的诊治方案和对策。每天下班前,她都会回顾每位患者的就诊及检查情况,有问题及时协调处理。下班后,她也不闲着,坚持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病房同患者沟通,了解病情,给患者更多暖心服务。藏族患者曲尼卓嘎怀孕后一直未规律产检,初次产检发现高血压未规范降压治疗,二次入院时血压186/134mmHg,伴神经系统症状,诊断为重度先兆子痫,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将发展为子痫,出现抽搐、颅内出血、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衰竭、胎盘早剥等严重后果。当时孕妇尚未足月,自诉无自觉胎动,马晓红综合诊断曲尼卓嘎胎儿宫内窘迫,建议尽快转院以保证母胎安全。在征得家属意见,请示县妇幼保健院领导同意后,迅速联系州人民医院产科值班医生,由她跟随县妇保院救护车转送临夏,并全程参与救治,最终曲尼卓嘎在州人民医院急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母女平安。现在曲尼卓嘎已经康复好几个月了,说起马晓红这个“马曼巴”,她充满了感激之情。援藏以来,夏河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患者逐步增多,马晓红累计接诊患者100余例,参与完成剖宫产术5台,指导分娩30余人。
今年恰逢夏河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她把州人民医院在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及复评工作中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同事,和科室人员共同探讨科室规范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执行核心制度、健全专科建设、人才梯队培养、发展规划等方方面面的话题,帮助科室制定并完善晨会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病例随访制度和相关诊疗规范,完善各种妇产科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流程、指导提升病历书写质量,为学科发展提出宝贵建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州人民医院挂职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传承。
援藏期间,她自觉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积极与藏族、汉族、回族患者、同事友好交往,得到了患者和同事一致好评。由于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当地群众产检、住院分娩意识相对薄弱,她便利用一切机会宣传现代科学的分娩方法,多次同县妇幼保健院巡回医疗队前往夏河县曲奥乡、扎油乡、桑科镇、甘加镇等基层卫生院和牧民家中开展巡回医疗指导及健康科普,从产前准备、产中安全和产后恢复等方面向牧民进行健康宣教;深度参与医疗公益项目,多次为拉卜楞寺亮宝节等大型群众活动承担医疗保障任务,参加县妇幼保健院组织的与当地藏族同胞的各项“心连心”活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医疗卫生政策,使当地藏民深切体会到了党和人民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挂职时间已匆匆过去三分之一,她将倍加珍惜剩余的6个月时间,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干更多更多的事,服务更多更多的藏区群众。对于马晓红而言,夏河县妇幼保健院的同事们早已成为了她的朋友,而夏河县也成为了她难忘的一个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