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患者喜、陪患者忧,与患者共情,视患者如亲人,这是州医院医务工作者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开斋节假日期间,我院口腔科成功抢救一位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外省来临务工人员,这场发生在深夜的救治,是州医人践行“以患者为中心”办院宗旨的深刻诠释和各民族大团结的生动写照。
“他脖子肿得快透不过气了!”,3月28日晚21:38,61岁的四川籍在临务工人员罗某因“左侧面部肿痛3天”紧急到我院口腔科就诊,就诊时颌面左右不对称,左侧耳前腮腺区至颌下区、颈部锁骨上区及左侧扁桃体周围肿胀明显,疼痛呈持续性钝痛,皮肤潮红,皮温略高,按压可凹陷水肿,局部有捻发音,出现呼吸困难、讲话含糊、无法吞咽......这些,把患者折磨的痛苦不堪。当日值班医生马元雅及二线值班医生他光朝快速接诊,他光朝医生严密监控患者体征,耐心鼓励患者坚定信心,全程陪同完善颈部、胸部CT,诊断为:“左侧颌面间隙感染、左侧颈部间隙感染”,如果感染向纵膈发展可造成颈部活动受限、胸痛、呼吸困难,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迅速恶化,引发败血症、纵膈感染甚至死亡。口腔科急请胸外科、普外科、麻醉科开展MDT,一致认为患者手术指征明确,需立即进行手术。
术前
术后
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刻不容缓,但难题出现了,患者来自四川,儿子最快14个小时才能抵达医院,病情、手术知情无人签字怎么办?口腔科迅速将患者情况汇报当日总值班包玉才,总值班汇报值班院领导,得到明确回复:“抢救生命!”。总值班和主管医生同患者家属电话沟通,交代手术必要性及麻醉风险,取得家属同意、做好带签手续后,由麻醉科苏建军、马建增医生急行经口气管内插管全麻,3月29日凌晨2:10分,由口腔科刘志寿主任、胸外科马玉琪副主任医师共同行“颌面+颈部多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手术约1小时,术后携带气管插管转入ICU。从急诊明确诊断,到各科室密切配合、精准手术,再到ICU的后续治疗,环环相扣、无缝衔接,使患者转危为安,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近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凤凰山下州人民医院这片热土,各族干部职工用开拓进取的精神、永不停歇的脚步积极投入到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践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全心全意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来临务工、生活的异乡人服务,书写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团结互助进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