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李先生近期感觉自己较以往乏力、疲倦,右下腹伴有疼痛,同时有便血症状,家人陪他到我院肛肠科就医,肠镜检查发现其直肠有一个约4.5cm*5.5cm的巨大腺瘤,表面呈分叶状并渗血,肿物很大,为防止进一步发展,外科医生建议其赶紧治疗。家人忧心忡忡,害怕外科手术创伤大、手术风险高,在一番了解后得知我院消化科医生不用开刀,在内镜下即可治疗。李先生家人跟消化科医生详细了解治疗方案、手术方式后决定接受内镜下剥离术(ESD)。该手术是一种先进的内镜微创治疗技术,通过在内镜下将病变黏膜从深层组织完整剥离,既能精准切除肿瘤,又能最大程度保留消化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
手术当日,由消化科主任周明领衔的手术团队严阵以待。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李先生被推进了内镜治疗中心,麻醉、进镜观察、整段结肠冲洗、周边粘膜切开、处理创面血管……主任医师周明、主治医师马成龙在首席专家刘雄昌教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做好每个步骤,整个过程犹如一场在微观世界里的“精密雕刻”,每一步都容不得丝毫差错。医生们全神贯注,密切配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终,巨大肿物被完整剥离,术中没有出现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固定好的肿物标本达4.5cm×6.0cm。
术后病检提示:巨大绒毛管状腺瘤,大部分腺体呈非典型增生,中度改变,小区域向重度发展,基底部未见病变残留,无需追加外科手术。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患者恢复情况良好,身体状况逐渐稳定,目前已顺利出院,回归正常生活。
周明主任介绍,结肠巨大腺瘤,具有较高的恶性潜能。虽然病变较大,但绝大多数可在内镜下切除,因此内镜下处理为首选。相比传统外科手术或腹腔镜外科手术,内镜下治疗创伤更小,治愈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同,但患者恢复更快、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还不用切除肠段。而对于已浸润至黏膜下层深层或更深的病变,外科手术是比较稳妥的处理方式。
ESD手术是近年来国际、国内最新兴起的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及结、直肠的黏膜下良性肿瘤、黏膜的早期癌变以及具有癌变倾向病变的切除治疗。近几年,我院消化内科已开展数十例ESD手术。一直以来,我院消化科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断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未来,消化科将继续砥砺前行,以患者为中心,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更多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专家提醒】
消化道肿瘤跟饮食有一定关系,比如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的人群大肠癌患病率就高一点。而胃癌的发病与过多进食熏制及腌制食品、摄入较多的含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物等有关。由于胃癌与肠癌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人忽视,建议40岁以上人群、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要定期做胃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