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性焦虑,请到精神卫生科寻求帮助!
发布日期:2023-04-06 17:30:45供稿:蒲乐菲编辑:曹香兰审核:马丁援发布:信息科95

  李某,40岁,临夏县榆林乡人,自1年前母亲因患肿瘤去世后,就始终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害怕自己得重病死亡,整日心神不宁,忧心忡忡,特别容易受惊吓,对声音敏感,常因小事发脾气,事后又后悔,心悸心慌、坐立不安,还因口干而饮水多,频频上洗手间,夜间难以入睡或容易惊醒。除上述表现外,李某还出现了头痛、恶心、咽部不时伴异物感,胃胀、食欲差,肩腰背酸痛,肌肉紧张,月经不规律等一系列反应。为查清自己所患的疾病,在近一年的时间内跑遍了省内多家医院,做过全身各系统化验检查,均未发现病变,包括心内、呼吸、妇科等各科医生都认为她“没病”,但日复一日,病情的侵扰让李某英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让她苦恼不已。

  李某到底怎么了?她确实是生病了。只不过和我们平时熟知的躯体疾病不一样,她患的是心理疾病,叫“广泛性焦虑障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州人民医院就诊,我院精神卫生科先后采取了精神分析、使用抗焦虑药物、颅磁刺激等治疗方式,经过近2个多月的治疗,她的生活回归正常。

图片1.png

1.什么是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慢性焦虑,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有不明原因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患者往往能够认识到这些担忧是过度和不恰当的,但自己不能控制,因难以忍受而感到痛苦。患者常常因自主神经症状就诊于不同的综合性医院,进行过多的检查和治疗。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倍。

2.为什么会患广泛性焦虑障碍?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占很重要的比例,但是近来心理研究强调患者早期童年的生活经验在发病中的作用。诸如父母的丧失、与父母的分离、父母离婚、父母的过度保护、父母认为这个世界是危险的等。

  个人因素

  对自己和他人不现实的期望、关系的冲突、使用酒精或咖啡因、缺乏应对技巧等都与患者的焦虑经验有关。

  社会文化因素

  研究发现,过去50年来,一般人群的焦虑水平逐渐增高,极有可能的原因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结性和社交群体性都在下降、对于生活的非现实性期望、过分关注媒体中负面的新闻以及其他社会文化因素。

3.广泛性焦虑障碍有哪些表现?

  焦虑和烦恼:过分担忧是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它是以经常或持续的、全面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及过度焦虑感为特征。典型的表现常常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如担心自己或亲戚患病或发生意外,异常担心经济状况,过分担心工作或社会能力。

  躯体表现:可涉及多系统,称之为躯体性焦虑,例如:

  (1)消化系统:腹痛、腹泻、恶心、胃部不适、口干、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食管内异物感、过度排气、肠蠕动增多或减少等。

  (2)呼吸系统:吸气困难、呼吸急促、窒息感、胸部压迫感、过度换气。

  (3)心血管系统:心悸心慌、心前区不适、心律不规则。

  (4)泌尿生殖系统:尿频、尿急、痛经、闭经、勃起困难等。

  (5)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头部紧箍感、手麻、震颤、耳鸣、肌肉疼痛。

  (6)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易醒、夜惊、早醒、多梦等。

  (7)其他症状:情绪低落、穷思竭虑等。

  (8)自主神经功能兴奋:潮热、多汗、面部发红或苍白等症状。

  过分的警觉:表现为惶恐,易惊吓,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跳反应,难以集中注意力,有时感到脑子一片空白,易激怒等。

4.广泛性焦虑障碍怎么治疗?

#FormatImgID_1#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焦虑药,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及苯二氮卓类药等;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治疗等;物理治疗包括经颅磁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音乐放松治疗等。

5.广泛性焦虑障碍需要终身服药吗?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慢性疾病,倡导全病程治疗,大多经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无须终身服药,但也有部分患者,特别是合并社交恐怖、酒精滥用等,可能导致疾病迁延。

6.如何做好预防复发?

  已经诊断为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首先一定要进行系统正规的治疗,药物治疗确实能缓解症状、减少疾病复发。一般首次起病的患者最好能服药1年,反复发作患者需要服药3-5年。

  焦虑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状态。如果您或周围的同事、好友出现了类似的表现,经过自己积极调整仍无法缓解,请一定及时到州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1-0341)寻求专业帮助!

  联系人:蒲乐菲联系方式:18215060156